[01027665]辽宁绒山羊高产系选育及绒毛品质相关性状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是中国宝贵的遗传资源,是中国禁止外流的遗传基因品种,也是毛被特性突出的优良变异新类型绒山羊。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以产绒多而闻名,单只产量居全国第一,但绒细度偏粗为17微米左右。国家标准规定将绒细度超过17微米的绒定为毛。这将大大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课题组开展的工作目的就是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采取分子育种综合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育,保护该优良品种类型,在增加群体数量的基础上,努力降低绒毛细度,提高绒毛品质,培育出产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绒山羊。经过项目单位6年的实施工作,全面完成项目计划任务。该项目利用微卫星标记等方法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生产性状优势基因型、线粒体分子遗传特性、性别特异酶切位点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利用现代分子遗传理论,改变了传统育种方法,利用优势基因型、表型性状等分子育种综合选择指数方法,采用该品种内同质选配、亲缘选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进行了选育。选育出的绒山羊具有绒密、绒长、光泽好、产绒量高和绒细度细的特点。绒洁白手感柔软,是绒纺织工业的优良原料。在增加群体数量的基础上,降低了绒毛细度,提高了绒毛品质,培育出了产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绒山羊核心群,建立了繁育体系,并提高了羊群的整齐度。使养殖绒山羊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该项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高产系绒山羊选育的成功,深受广大养羊户的欢迎,该绒山羊在市场售价高,成年母羊平均售价在2000元左右,成年公羊平均售价3000-5000元,最高个体达7000元。利用高产优质绒山羊改良低产绒山羊,杂交一代产绒量可提高100-250%,杂交二代提高70%左右。仅销售种羊一项年可创效益5000万元左右。现在,广大农户养殖绒山羊的积极性很高,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当地群众说的好:“养上一群绒山羊,一年一层小洋楼”。因此,该项目产品有足够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未来市场乐观,前途远大,能在竞争商品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课题组的课题成果对进一步提高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项目完成以下研究:(1)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血液蛋白(酶)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找到与体重、产绒量相关的优势基因型。(2)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所有染色体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特性分析。找到与产绒量、体重和绒细度相关的优势基因型。(3)从分子遗传角度,对中国最优秀的两种绒山羊辽宁绒山羊高产系和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线粒体DNAD-loop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分类地位、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4)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vaII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ZFX、ZFY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确定了AvaII为ZFX基因上的特异酶切位点,以此可以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性别进行鉴定。(5)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优质多绒选育方法的研究。采用生产性状绒产量和绒细度微卫星标记优势基因型、血液蛋白优势基因型和现代遗传育种理论综合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育。加强基因型、表型选择和个体培育,逐步降低羊绒细度,提高产绒量。(6)辽宁绒山羊高产系生长规律研究。高产系绒山羊绒从6月份开始生长,至翌年3月份逐渐停止生长,绒全年生长期为9个月,9月份是绒山羊绒生长速度高峰月,生长量为21.0+2.9毫米。7月至11月份是绒生长旺盛期,在这5个多月里,绒生长量占全年绒生长量的81.32%。(7)不同饲养方式下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产绒效果的研究。对绒山羊进行了放牧饲养和常年圈养这两种饲养方式产绒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常年圈养的绒山羊产绒量、净绒率、绒密度均高于常年放牧饲养的绒山羊,且绒山羊的外表洁白美观;而绒长度、绒细度与放牧饲养的绒山羊持平。(8)辽宁绒山羊高产系常温精液大倍稀释受精的研究。利用健康奶山羊鲜奶按1:5倍稀释精液,发情母羊当日输精一次,隔日再输一次,输精量为0.1-0.2毫升,输精深度为子宫颈口内0.5-1厘米,平均情期受胎率为90.76%。(9)生态环境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产绒性能影响的研究。温差是影响产绒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差越大,产绒量越高;海拔高度增加,产绒量下降;植被覆盖率高,产绒量越高;雨水充沛,牧草生长就好,间接的影响了产绒量。达到的性能指标新选育的高产系绒山羊具有绒密、绒长、光泽好、绒细度降低、产绒量高的特点,绒洁白手感柔软,是绒纺织工业的优良原料。培育出辽宁高产系多绒山羊50万只,其中基础群10万只。基础群公羊平均产绒量1083.72克,母羊平均产绒量740.00克,成年公母羊绒平均长度为11.86厘米和10.87厘米,绒细度为16.44微米和15.89微米,净绒率分别为78.25%和76.76%。核心群母羊1500只,种公羊300只,核心群成年公羊平均产绒1254.67克,成年母羊平均产绒845.71克,公母羊绒平均长度为11.89厘米,和10.86厘米,绒细度为15.41微米和14.89微米,净绒率分别为78.55%和75.53%,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60千克和45千克。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进行微卫星标记研究国内外还尚属空白,该研究为中国保留遗传资源多样性、提高中国绒山羊绒毛产量和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外首次对其进行分子育种方法的探索,使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突破,弥补了中国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较高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将大幅度提高中国出口创汇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均有创新处:1、技术路线、选育模式创新,建立联合选育协作体系。在选育期间,课题组在瓦房店市的7个乡镇的20个核心群中建立了联合选育的资源共享体系,按照统一的选育计划方案组织实施。通过采用社会化联合育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群体中散在的优良个体和数量优势。2、在开发应用估测复合育种值、优势基因型综合指数选择法、二次选种法和早期选择及精液大倍稀释技术上有所创新。该项技术成果在国内同类试验研究中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性能产绒量、绒细度和绒长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饲养一只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母羊年可获纯利润1500元。投入产出比居国内前列。3、该项目的选育成功,极大地丰富了辽宁绒山羊基因库,使辽宁绒山羊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绒山羊市场上一枝独秀。羊绒洁白、光滑、纤维长,绒细度细,是纺织工业不可缺少的高档原料。
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是中国宝贵的遗传资源,是中国禁止外流的遗传基因品种,也是毛被特性突出的优良变异新类型绒山羊。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以产绒多而闻名,单只产量居全国第一,但绒细度偏粗为17微米左右。国家标准规定将绒细度超过17微米的绒定为毛。这将大大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课题组开展的工作目的就是应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采取分子育种综合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育,保护该优良品种类型,在增加群体数量的基础上,努力降低绒毛细度,提高绒毛品质,培育出产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绒山羊。经过项目单位6年的实施工作,全面完成项目计划任务。该项目利用微卫星标记等方法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生产性状优势基因型、线粒体分子遗传特性、性别特异酶切位点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利用现代分子遗传理论,改变了传统育种方法,利用优势基因型、表型性状等分子育种综合选择指数方法,采用该品种内同质选配、亲缘选配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进行了选育。选育出的绒山羊具有绒密、绒长、光泽好、产绒量高和绒细度细的特点。绒洁白手感柔软,是绒纺织工业的优良原料。在增加群体数量的基础上,降低了绒毛细度,提高了绒毛品质,培育出了产绒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绒山羊核心群,建立了繁育体系,并提高了羊群的整齐度。使养殖绒山羊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因此该项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高产系绒山羊选育的成功,深受广大养羊户的欢迎,该绒山羊在市场售价高,成年母羊平均售价在2000元左右,成年公羊平均售价3000-5000元,最高个体达7000元。利用高产优质绒山羊改良低产绒山羊,杂交一代产绒量可提高100-250%,杂交二代提高70%左右。仅销售种羊一项年可创效益5000万元左右。现在,广大农户养殖绒山羊的积极性很高,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当地群众说的好:“养上一群绒山羊,一年一层小洋楼”。因此,该项目产品有足够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未来市场乐观,前途远大,能在竞争商品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课题组的课题成果对进一步提高绒山羊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起到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项目完成以下研究:(1)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血液蛋白(酶)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找到与体重、产绒量相关的优势基因型。(2)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所有染色体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对其进行群体遗传学特性分析。找到与产绒量、体重和绒细度相关的优势基因型。(3)从分子遗传角度,对中国最优秀的两种绒山羊辽宁绒山羊高产系和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线粒体DNAD-loop区和细胞色素b基因Cytb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分类地位、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4)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vaII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ZFX、ZFY基因的PCR产物进行酶切,确定了AvaII为ZFX基因上的特异酶切位点,以此可以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性别进行鉴定。(5)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优质多绒选育方法的研究。采用生产性状绒产量和绒细度微卫星标记优势基因型、血液蛋白优势基因型和现代遗传育种理论综合选择指数方法进行选育。加强基因型、表型选择和个体培育,逐步降低羊绒细度,提高产绒量。(6)辽宁绒山羊高产系生长规律研究。高产系绒山羊绒从6月份开始生长,至翌年3月份逐渐停止生长,绒全年生长期为9个月,9月份是绒山羊绒生长速度高峰月,生长量为21.0+2.9毫米。7月至11月份是绒生长旺盛期,在这5个多月里,绒生长量占全年绒生长量的81.32%。(7)不同饲养方式下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产绒效果的研究。对绒山羊进行了放牧饲养和常年圈养这两种饲养方式产绒效果对比试验表明,常年圈养的绒山羊产绒量、净绒率、绒密度均高于常年放牧饲养的绒山羊,且绒山羊的外表洁白美观;而绒长度、绒细度与放牧饲养的绒山羊持平。(8)辽宁绒山羊高产系常温精液大倍稀释受精的研究。利用健康奶山羊鲜奶按1:5倍稀释精液,发情母羊当日输精一次,隔日再输一次,输精量为0.1-0.2毫升,输精深度为子宫颈口内0.5-1厘米,平均情期受胎率为90.76%。(9)生态环境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产绒性能影响的研究。温差是影响产绒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差越大,产绒量越高;海拔高度增加,产绒量下降;植被覆盖率高,产绒量越高;雨水充沛,牧草生长就好,间接的影响了产绒量。达到的性能指标新选育的高产系绒山羊具有绒密、绒长、光泽好、绒细度降低、产绒量高的特点,绒洁白手感柔软,是绒纺织工业的优良原料。培育出辽宁高产系多绒山羊50万只,其中基础群10万只。基础群公羊平均产绒量1083.72克,母羊平均产绒量740.00克,成年公母羊绒平均长度为11.86厘米和10.87厘米,绒细度为16.44微米和15.89微米,净绒率分别为78.25%和76.76%。核心群母羊1500只,种公羊300只,核心群成年公羊平均产绒1254.67克,成年母羊平均产绒845.71克,公母羊绒平均长度为11.89厘米,和10.86厘米,绒细度为15.41微米和14.89微米,净绒率分别为78.55%和75.53%,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60千克和45千克。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进行微卫星标记研究国内外还尚属空白,该研究为中国保留遗传资源多样性、提高中国绒山羊绒毛产量和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外首次对其进行分子育种方法的探索,使整体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突破,弥补了中国对辽宁绒山羊高产系较高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将大幅度提高中国出口创汇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均有创新处:1、技术路线、选育模式创新,建立联合选育协作体系。在选育期间,课题组在瓦房店市的7个乡镇的20个核心群中建立了联合选育的资源共享体系,按照统一的选育计划方案组织实施。通过采用社会化联合育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群体中散在的优良个体和数量优势。2、在开发应用估测复合育种值、优势基因型综合指数选择法、二次选种法和早期选择及精液大倍稀释技术上有所创新。该项技术成果在国内同类试验研究中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性能产绒量、绒细度和绒长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饲养一只辽宁绒山羊高产系母羊年可获纯利润1500元。投入产出比居国内前列。3、该项目的选育成功,极大地丰富了辽宁绒山羊基因库,使辽宁绒山羊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绒山羊市场上一枝独秀。羊绒洁白、光滑、纤维长,绒细度细,是纺织工业不可缺少的高档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