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辽阳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成果  > 详细页

[01045331]杂交中稻“稀控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服务承诺
产权明晰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如实描述
|
收藏
|

技术详细介绍

该项研究选用水稻不同品种(组合)、采用不同试验方法,通过15N示踪技术及分析方法对稻体内氮代谢营养生理、用红外线CO<'2>分析仪对其光合作用生理和用扫描电镜对其茎、叶输导组织的微结构以及采用生长分析法对水稻群体动态发展、光合生产力与产量动态形成等进行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连续六年的对比研究,于1990年总结出了《杂交中稻“稀控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的高产高效原理为:根据杂交中稻群体发展特性及产量动态形成的生理基础与输导组织结构特点,通过水、肥、密度等生态因子及栽培措施,调控其株型与群体的发展,以求在各生育阶段建立起良好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水稻对水、肥、光、气等生态因子的合理利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产量因素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杂交稻的产量优势。本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20-25%、无效分蘖率下降20-30%、成穗率提高15-20%,每亩实粒数增加200-250万粒,每年增产50公斤左右,每亩节省尿素的约5公斤。本模式1991-1993年在该省15县(市)推广累积有效面积达132万亩,增产稻谷6600万公斤以上,节省尿素660万公斤以上,且省工、省投资,增加纯收入4804.75万元。该项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杂交中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选用水稻不同品种(组合)、采用不同试验方法,通过15N示踪技术及分析方法对稻体内氮代谢营养生理、用红外线CO<'2>分析仪对其光合作用生理和用扫描电镜对其茎、叶输导组织的微结构以及采用生长分析法对水稻群体动态发展、光合生产力与产量动态形成等进行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连续六年的对比研究,于1990年总结出了《杂交中稻“稀控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的高产高效原理为:根据杂交中稻群体发展特性及产量动态形成的生理基础与输导组织结构特点,通过水、肥、密度等生态因子及栽培措施,调控其株型与群体的发展,以求在各生育阶段建立起良好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水稻对水、肥、光、气等生态因子的合理利用,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产量因素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杂交稻的产量优势。本模式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20-25%、无效分蘖率下降20-30%、成穗率提高15-20%,每亩实粒数增加200-250万粒,每年增产50公斤左右,每亩节省尿素的约5公斤。本模式1991-1993年在该省15县(市)推广累积有效面积达132万亩,增产稻谷6600万公斤以上,节省尿素660万公斤以上,且省工、省投资,增加纯收入4804.75万元。该项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杂交中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推荐服务:

主办单位:辽阳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单位:科易网

辽ICP备16017206号-1

辽公网安备 21100302203138号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联系我们

客服咨询

400-649-1633

工作日:08:30-21:00

节假日:08:30-12:00

13: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