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7039]重组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皮细胞抑制素的开发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化学药物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中山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广东广州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对其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毒性很大,而且肿瘤转移之后易产生抗药性,寻找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抗癌药物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点。90年代以来,对实体瘤的研究发现,肿瘤的迅速生长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利用高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切断其血液/营养供应,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和内皮细胞抑制素(Endostatin)是先后在1994年和1997年发现的两种抗癌蛋白质,具有抑制原发瘤和转移瘤生长的功能,据1996年《自然》杂志报道,血管生成抑制素能抑制转移至老鼠的人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抑制率都在95%以上。内皮细胞抑制素和血管生成抑制素具有相同的功能且有更高的抑癌活性。
由于从血液,尿液或肿瘤细胞提纯血管生成抑制素或内皮细胞抑制素资源有限,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在原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能产生内皮细胞抑制素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发酵,产品的纯化,为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项目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程度
本研究组于1995年开始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并申请了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现已完成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表达和产物抑癌试验等工作并已完成内皮细胞抑制素基本建设投资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小批量纯化。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这两种蛋白质的作用机理与现有抗癌药物不同,无毒性,无抗药性,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当前肿瘤研究和治疗的前沿领域,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在国内领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展
主要研究内容:
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2.表达载体的构建
3.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皮细胞抑制素的表达
4.表达产物的纯化
5.表达产物的抑癌活性分析
6.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7.纯化工艺摸索
8.中试
9.临床前研究包括产品的纯度和生物学、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以及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技术路线:
1.用PCR技术克隆人血管生成抑制素及人内皮细胞抑制素基因
2.克隆的血管生成抑制素及内皮细胞抑制素基因的DNA序列分析
3.构建含血管生成抑制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A2和酵母载体部申请人体临床试验。
市场需求与前景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国内外癌症病例都有增长的趋势,而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癌手段并不理想,半数以上的病例经治疗后,死于复发和转移。而这两种药物的抗癌机理不同于常规的化疗药物,它的低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等优点,有望克服目前化疗药物的缺点。特别是用于肿瘤手术后的长期维持治疗,还可与化疗、放疗结合,联合治疗手术后的肿瘤患者,为癌症病人带来希望。其推广应用前景是良好的。据1999年Pinkin等的统计,从1985年开始全世界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760万例,以广东现有几十万肿瘤病人,治疗一个病人消费一万元计,就会有几十亿元的产值,其市场前景是可观的。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对其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一直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毒性很大,而且肿瘤转移之后易产生抗药性,寻找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药性的抗癌药物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点。90年代以来,对实体瘤的研究发现,肿瘤的迅速生长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利用高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切断其血液/营养供应,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和内皮细胞抑制素(Endostatin)是先后在1994年和1997年发现的两种抗癌蛋白质,具有抑制原发瘤和转移瘤生长的功能,据1996年《自然》杂志报道,血管生成抑制素能抑制转移至老鼠的人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抑制率都在95%以上。内皮细胞抑制素和血管生成抑制素具有相同的功能且有更高的抑癌活性。
由于从血液,尿液或肿瘤细胞提纯血管生成抑制素或内皮细胞抑制素资源有限,成本高,无法大量生产,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在原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能产生内皮细胞抑制素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发酵,产品的纯化,为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项目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程度
本研究组于1995年开始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并申请了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现已完成基因克隆、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表达和产物抑癌试验等工作并已完成内皮细胞抑制素基本建设投资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小批量纯化。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这两种蛋白质的作用机理与现有抗癌药物不同,无毒性,无抗药性,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当前肿瘤研究和治疗的前沿领域,已取得的研究结果在国内领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进展
主要研究内容:
1.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2.表达载体的构建
3.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皮细胞抑制素的表达
4.表达产物的纯化
5.表达产物的抑癌活性分析
6.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7.纯化工艺摸索
8.中试
9.临床前研究包括产品的纯度和生物学、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以及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技术路线:
1.用PCR技术克隆人血管生成抑制素及人内皮细胞抑制素基因
2.克隆的血管生成抑制素及内皮细胞抑制素基因的DNA序列分析
3.构建含血管生成抑制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A2和酵母载体部申请人体临床试验。
市场需求与前景
癌症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国内外癌症病例都有增长的趋势,而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癌手段并不理想,半数以上的病例经治疗后,死于复发和转移。而这两种药物的抗癌机理不同于常规的化疗药物,它的低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等优点,有望克服目前化疗药物的缺点。特别是用于肿瘤手术后的长期维持治疗,还可与化疗、放疗结合,联合治疗手术后的肿瘤患者,为癌症病人带来希望。其推广应用前景是良好的。据1999年Pinkin等的统计,从1985年开始全世界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760万例,以广东现有几十万肿瘤病人,治疗一个病人消费一万元计,就会有几十亿元的产值,其市场前景是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