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1802]化工产品与技术(简介5)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基础化学
类型:
非专利
技术成熟度:
正在研发
交易方式:
技术转让
联系人:
辽宁科技大学
进入空间
所在地:辽宁鞍山市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技术投资分析:
1.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
模拟移动床层析(简称SMBC),是连续层析的一种,属吸附分离技术。采用系列层析柱的串联,进样口与出样口定期不断变更,变更的效果是模仿填料的逆流,故称模拟移动床分离系统。该系统以层析为单元,引入了化工中的逆流、回流等机制,因此分离效率较一般层析高出许多。适合同分异构体,特别是光学异构体(如:外消旋药物)的分离,是分离提纯手性药物及生物药物、制备高纯度样品的理想工具。
我校科研人员已经用自行研制的SMBC设备成功的进行了紫杉醇、前列腺素等药物的提纯。我校可以按用户要求设计、制造SMBC设备,为用户进行加工提纯服务;提供化学品标样及药物原料(如多肽、紫杉醇等)。
目前,该产品已落户东北制药总厂和吉林农科院特产所。
2.4,4'——二苯醚二甲酸
4,4'——二苯醚二甲酸(简称醚酸)是液晶聚合物的单体。它和二元酚以及其它芳香二元酸共聚形成的全聚芳酯系热塑性液晶聚合物(TLCP),可用来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的液晶纤维、特种工程塑料和高分子阻燃剂,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还可作为非液晶聚合物的添加剂,降低聚合物的焙化温度和粘度便于加工以及制成绝缘材料等。我们自行设计并试验成功了以对硝基酸为原料制取醚酸的新合成路线,经国际联机检索认定,属于国内外首创,1993年4月被授予专利权。此路线和国际通用路线相比,有如下优点:(l)只需一种原料,不需特殊试剂和设备。(2)每步摩尔收率均超过80%,总收率可达65~70%,产品纯度好,未经精制即可达到99%。(3)中间产品均有用,可作染料中间体和高分子单体等。根据当前国情,我们正在试制醚酸改性涤纶树脂拉成厚膜作槽绝缘和槽楔,用于中小电机,填补国内空白。
3.醚酸改性PET薄膜的研制
该项目用新合成路线制备了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纯度99%,完成了制备醚酸改性PET共聚脂的20L放大试验,使共聚酯的结晶速率t1/2不小于10分,耐热性不比PET差,粘度为O.63±0.01,端羧基含量不大于30mol/106g,二甘醇含量不大于0.5%以及熔点低,易加工成膜等,符合拉制厚膜的要求。将改性共聚酯顺利地拉成了0.07~0.08mm厚的薄膜,成膜率100%,结晶速率和熔点明显降低,耐热氧化稳定性提高,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醚酸改性PET膜可用作电机绝缘材料和包装材料,当前电机行业急需厚度为0.20mm以上的聚酯厚薄膜,用作中小电机的槽绝缘和相绝缘,全国年需要量约1000吨。醚酸改性膜根据性能测试可以用作槽绝缘,如卖价为35元/kg,则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效益可观。
4.芴酮
黄色晶体,不纯时有荧光,熔点84O℃,沸点341.5℃,能溶于醇、醚、苯、二硫化碳、四氢呋喃以及丙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产品纯度:99%
产品用途:芴酮是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合成抗癌药、交感神经抑制剂和止痉挛剂等;在农业方面用于合成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在染料工业中用作合成芳香二胺染料;在静电复印业中用于制造感光材料;在塑料工业中芴酮可合成双酚类产品,作为聚合过程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以及制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5.从煤焦油中提取吲哚
该研究旨在探求一种从煤焦油中提取贵重化工原料吲哚的方法,为大中型焦化厂、煤气厂及焦油集中的加工厂提供工业化生产的理论研究及技术路线和基础数据。
该研究在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及现场实验的基础上,采用O.5<PH≤2的盐酸液代替工业上用的浓度为17%的硫酸脱洗油中吡啶喹啉盐基,使洗油中吲哚损失减少约50%,且能保证吡啶喹啉盐基脱除至小于0.5%。为提高双深剂萃取法分离吲哚的效率,该研究提出向极性溶液中加水的方法,使吲哚的一级提取率大于92%;利用盐酸与吲哚生成齐聚物的方法,使吲哚的回收率高达98%,以上研究不仅提出了各种回收吲哚的方法,为煤化学增添了新内容,为大型焦化厂或焦油加工厂提取吲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6.纳米级粉体材料
辽宁科技大学,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以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的“连续有序可控爆发成核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新方法与新技术”为理论和技术核心,建立了液相化学反应胶粒析出相变过程的数学方程组及相关边界条件,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的成本高、产率低,粒径不均匀、团聚严重等困难,可以低成本、高产率地制备几个纳米到100纳米的各种优质纳米粉体。
辽宁科技大学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十几项,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1)发明专利,名称:“纳米级粉末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805913.1。
(2)发明专利,名称“液相纳米粉体及纳米粒子聚集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01127978.8。
申请了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11个国家的PCT国际发明,其中新加坡、韩国专利已经授权。
以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的完成为契机,总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中试水平小型生产线,达到每次可生产20公斤优质钛酸钡或者其它纳米粉体的水平,可年产近20吨纳米粉,为纳米粉体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现为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
公司的研发较成熟的主要产品为:
1.ZrO2纳米粉体
用途:光纤连接器。
光纤通信干线用连接器要求具有甚低的插入损耗,使用纳米级ZrO2粉体,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高端用户的ZrO2粉主要依靠从日本进口,日本TOSOH及DIACHI公司产品价格为70-100USD/Kg。本公司产品可取代日本进口。
2.MLCC用纳米BaTiO3基料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向高层、薄层化发展, MLCC瓷粉需求达每年15,000吨。
粒径小至60-100nm,四方晶型BaTiO3纳米基料,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优点,瓷片相对介电系数达到2600—4000,达到X7R标准(从-55℃—125℃,相对介电系数变化小于15% ,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标准) ,介电损耗0.022,烧成后粒径小于400纳米,拥有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由辽宁科技大学与鞍山市化学品采购供应站合作成立“鞍山圣千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06年3月,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作,技术依托于辽宁科技大学。
7.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属于全固态自发光显示,具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视角广,温度特性好,可弯曲等优异性能。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一种电控发光技术,是某种物质受电子激发而发光,这种发光器是全固态器件,较其它显示技术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功耗低,可弯曲,可大面积显示,发光色彩齐全,并可与现有各种标准技术兼容,而且制造成本低。
近几年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尤其是器件的稳定性有很大提高,绿光和兰光材料已基本上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要实现全彩色显示必须有红光材料(由红绿兰三原色复合实现有机电致全彩色显示)。辽宁科技大学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制成了荧光效率高于红荧烯的红色荧光色素,开辟了一条新的红色电致发光材料的途径。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效用辐射面扩大,必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可应用于化工行业,市场前景良好。
效益分析:
该技术可应用于相关企业提升产品效率,具有较大经济效益。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
技术投资分析:
1.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
模拟移动床层析(简称SMBC),是连续层析的一种,属吸附分离技术。采用系列层析柱的串联,进样口与出样口定期不断变更,变更的效果是模仿填料的逆流,故称模拟移动床分离系统。该系统以层析为单元,引入了化工中的逆流、回流等机制,因此分离效率较一般层析高出许多。适合同分异构体,特别是光学异构体(如:外消旋药物)的分离,是分离提纯手性药物及生物药物、制备高纯度样品的理想工具。
我校科研人员已经用自行研制的SMBC设备成功的进行了紫杉醇、前列腺素等药物的提纯。我校可以按用户要求设计、制造SMBC设备,为用户进行加工提纯服务;提供化学品标样及药物原料(如多肽、紫杉醇等)。
目前,该产品已落户东北制药总厂和吉林农科院特产所。
2.4,4'——二苯醚二甲酸
4,4'——二苯醚二甲酸(简称醚酸)是液晶聚合物的单体。它和二元酚以及其它芳香二元酸共聚形成的全聚芳酯系热塑性液晶聚合物(TLCP),可用来制备高强度、高模量的液晶纤维、特种工程塑料和高分子阻燃剂,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还可作为非液晶聚合物的添加剂,降低聚合物的焙化温度和粘度便于加工以及制成绝缘材料等。我们自行设计并试验成功了以对硝基酸为原料制取醚酸的新合成路线,经国际联机检索认定,属于国内外首创,1993年4月被授予专利权。此路线和国际通用路线相比,有如下优点:(l)只需一种原料,不需特殊试剂和设备。(2)每步摩尔收率均超过80%,总收率可达65~70%,产品纯度好,未经精制即可达到99%。(3)中间产品均有用,可作染料中间体和高分子单体等。根据当前国情,我们正在试制醚酸改性涤纶树脂拉成厚膜作槽绝缘和槽楔,用于中小电机,填补国内空白。
3.醚酸改性PET薄膜的研制
该项目用新合成路线制备了4,4'——二苯醚二甲酸二甲酯纯度99%,完成了制备醚酸改性PET共聚脂的20L放大试验,使共聚酯的结晶速率t1/2不小于10分,耐热性不比PET差,粘度为O.63±0.01,端羧基含量不大于30mol/106g,二甘醇含量不大于0.5%以及熔点低,易加工成膜等,符合拉制厚膜的要求。将改性共聚酯顺利地拉成了0.07~0.08mm厚的薄膜,成膜率100%,结晶速率和熔点明显降低,耐热氧化稳定性提高,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醚酸改性PET膜可用作电机绝缘材料和包装材料,当前电机行业急需厚度为0.20mm以上的聚酯厚薄膜,用作中小电机的槽绝缘和相绝缘,全国年需要量约1000吨。醚酸改性膜根据性能测试可以用作槽绝缘,如卖价为35元/kg,则年产值可达3500万元,效益可观。
4.芴酮
黄色晶体,不纯时有荧光,熔点84O℃,沸点341.5℃,能溶于醇、醚、苯、二硫化碳、四氢呋喃以及丙酮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产品纯度:99%
产品用途:芴酮是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合成抗癌药、交感神经抑制剂和止痉挛剂等;在农业方面用于合成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在染料工业中用作合成芳香二胺染料;在静电复印业中用于制造感光材料;在塑料工业中芴酮可合成双酚类产品,作为聚合过程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以及制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5.从煤焦油中提取吲哚
该研究旨在探求一种从煤焦油中提取贵重化工原料吲哚的方法,为大中型焦化厂、煤气厂及焦油集中的加工厂提供工业化生产的理论研究及技术路线和基础数据。
该研究在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及现场实验的基础上,采用O.5<PH≤2的盐酸液代替工业上用的浓度为17%的硫酸脱洗油中吡啶喹啉盐基,使洗油中吲哚损失减少约50%,且能保证吡啶喹啉盐基脱除至小于0.5%。为提高双深剂萃取法分离吲哚的效率,该研究提出向极性溶液中加水的方法,使吲哚的一级提取率大于92%;利用盐酸与吲哚生成齐聚物的方法,使吲哚的回收率高达98%,以上研究不仅提出了各种回收吲哚的方法,为煤化学增添了新内容,为大型焦化厂或焦油加工厂提取吲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6.纳米级粉体材料
辽宁科技大学,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以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的“连续有序可控爆发成核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新方法与新技术”为理论和技术核心,建立了液相化学反应胶粒析出相变过程的数学方程组及相关边界条件,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的纳米粉体制备方法的成本高、产率低,粒径不均匀、团聚严重等困难,可以低成本、高产率地制备几个纳米到100纳米的各种优质纳米粉体。
辽宁科技大学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十几项,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1)发明专利,名称:“纳米级粉末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805913.1。
(2)发明专利,名称“液相纳米粉体及纳米粒子聚集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01127978.8。
申请了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11个国家的PCT国际发明,其中新加坡、韩国专利已经授权。
以国家高新技术“863”计划的完成为契机,总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中试水平小型生产线,达到每次可生产20公斤优质钛酸钡或者其它纳米粉体的水平,可年产近20吨纳米粉,为纳米粉体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现为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
公司的研发较成熟的主要产品为:
1.ZrO2纳米粉体
用途:光纤连接器。
光纤通信干线用连接器要求具有甚低的插入损耗,使用纳米级ZrO2粉体,目前国内尚不能生产。高端用户的ZrO2粉主要依靠从日本进口,日本TOSOH及DIACHI公司产品价格为70-100USD/Kg。本公司产品可取代日本进口。
2.MLCC用纳米BaTiO3基料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向高层、薄层化发展, MLCC瓷粉需求达每年15,000吨。
粒径小至60-100nm,四方晶型BaTiO3纳米基料,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的优点,瓷片相对介电系数达到2600—4000,达到X7R标准(从-55℃—125℃,相对介电系数变化小于15% ,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标准) ,介电损耗0.022,烧成后粒径小于400纳米,拥有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由辽宁科技大学与鞍山市化学品采购供应站合作成立“鞍山圣千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2006年3月,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化学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工作,技术依托于辽宁科技大学。
7.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显示属于全固态自发光显示,具有响应速度快,亮度高,视角广,温度特性好,可弯曲等优异性能。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一种电控发光技术,是某种物质受电子激发而发光,这种发光器是全固态器件,较其它显示技术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功耗低,可弯曲,可大面积显示,发光色彩齐全,并可与现有各种标准技术兼容,而且制造成本低。
近几年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尤其是器件的稳定性有很大提高,绿光和兰光材料已基本上达到了实用化的要求。要实现全彩色显示必须有红光材料(由红绿兰三原色复合实现有机电致全彩色显示)。辽宁科技大学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制成了荧光效率高于红荧烯的红色荧光色素,开辟了一条新的红色电致发光材料的途径。
技术的应用领域前景分析:
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效用辐射面扩大,必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可应用于化工行业,市场前景良好。
效益分析:
该技术可应用于相关企业提升产品效率,具有较大经济效益。
厂房条件建议:
无
备注: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