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痛风(gout)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血尿酸浓度直线升高导致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 (1)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阶段;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阶段; (3)痛风石沉积阶段; (4)慢性关节炎阶段。高尿酸血症是指组织细胞外液中的尿酸盐出现了超饱和的状态,它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前提与生化基础。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全身代谢综合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促发因素之一。 痛风的发生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高嘌呤、高蛋白质饮食和饮酒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变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膳食行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痛风的患病率呈现日益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传统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正逐渐被以高蛋白为主的膳食结构所取代,食物的嘌呤和蛋白质共生共存,高蛋白饮食不仅使嘌呤的摄入增多,而且可促进内源性嘌呤的合成和核酸的分解,致使血嘌呤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痛风。目前临床治疗痛风的西药治疗比较保守,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别嘌醇片、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且易复发,类似“别嘌醇”给一些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可引起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受损。况且这些西药只能暂时止痛,治标不治本,给通风患者的工作、生活等都造成来了极大的影响。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防治并无有效的措施,目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有西药和中药,西药作为化学合成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以致病情不易控制甚至恶化诱发并发症。中药毒副作用小,但煎煮麻烦,处理不当可影响药效的发挥,且中药苦涩难咽,不易为广大患者接受。无论化学药物或是中成药,仅对症治疗才是治标之策,应深入研究,揭示其发病机理,以“治未病”的治疗理念,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膳食行为,才是治本之计。因痛风涉及的病理环节较多,仅靠一二种药物很难取得明显疗效。目前的热点研究普遍认为,将有效的中医药方剂和中药,采用多靶高通量筛造方法,获取有效的化学组合物,进一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在多个靶位,通过多通路的整合调节作用,全面控制病情,延缓疾病发展,并有可能逆转其病理进展,达到治愈痛风病的目的。对于痛风患者和高尿酸人群而言,膳食营养干预的非药物治疗,是目前预防控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不错的选择。因此,探索痛风人群的特殊膳食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者需求强烈。 我单位受企业委托,于2015年5月初,就共同参与研究开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开发”工作,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按照特殊膳食用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开发嘌呤代谢障碍、痛风人群等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内容涉及产品的配方设计及其工艺技术参数优化:产品剂型设计与开发、产品技术标准建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预计2017年3月前完成产品的研发与上市,后期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关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适用的医用配方饮品开发新技术”的立项研究,项目组成立研究开发团队,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针对新产品开发技术问题,制定详细研发计划,正式立项。本项目主要针对嘌呤代谢紊乱人群和蛋白质、脂肪营养代谢不平衡人群的生理特点,研制开发出一种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特殊膳食用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饮品。 产品质量指标按照GB 29922的相关要求制定,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相应产品标准,其主要性能指标为:液态产品每100mL中含:可溶性固形物0.2~5.5g,总黄酮0.2~5.5mg,VC 2.0~7.0mg, VB6 0.02~0.2mg; 钾10~110mg; 固体产品每100g中含:总黄酮6~280mg,VC 35~130mg, VB6 0.8~2.1mg; 钾200~1000mg 该饮品属于特殊医用配方食品领域,产品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生产工艺可靠,营养丰富;采用定向萃取、高分子膜真空精滤和纳米吸附分离技术获取丰富的功能性生理活性物质;旨在通过营养干预痛风病非药物治疗方案,针对痛风疾病发生机理和发展阶段实施特定的营养修复和生理代谢促进,达到标本兼治、治本为先的目的。本项目自2005年5月初开始药食两用复合植物饮品相关配方及工艺的研制与开发,现已申请2项中国发明专利,经小试及中试试验已确定产品的配方和工艺,制定生产标准,通过型式检验,并取得“清风康”商标权,目前,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与销售阶段。药食两用复合植物饮品富含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和针对性微量营养素,可调整和干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蛋白质及其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及嘌呤代谢等生理营养代谢过程,致力于营养代谢本源上的改善,达到非药物的营养辅助疗法效果。本项目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食两用复合植物饮品的配方与生产工艺,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饮用方便,能有效调节嘌呤物质新陈代谢,满足痛风患者膳食营养需求的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健康饮品的缺少的瓶颈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前景。 同时,本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仅带动原材料种植栽培等上游产业的兴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并在不断扩大的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大大推动下游相关产品需求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引领药食两用资源加工技术,开拓国际健康管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本项目研发的痛风患者医用配方饮品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项目组自身的支出来进行研发困难重重,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扶持和资助,加强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以及研发经费核算管理制度,推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无
痛风(gout)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血尿酸浓度直线升高导致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 (1)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阶段;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阶段; (3)痛风石沉积阶段; (4)慢性关节炎阶段。高尿酸血症是指组织细胞外液中的尿酸盐出现了超饱和的状态,它是导致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前提与生化基础。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全身代谢综合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促发因素之一。 痛风的发生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高嘌呤、高蛋白质饮食和饮酒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变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膳食行为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痛风的患病率呈现日益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传统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正逐渐被以高蛋白为主的膳食结构所取代,食物的嘌呤和蛋白质共生共存,高蛋白饮食不仅使嘌呤的摄入增多,而且可促进内源性嘌呤的合成和核酸的分解,致使血嘌呤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痛风。目前临床治疗痛风的西药治疗比较保守,主要依靠糖皮质激素、别嘌醇片、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且易复发,类似“别嘌醇”给一些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可引起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血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受损。况且这些西药只能暂时止痛,治标不治本,给通风患者的工作、生活等都造成来了极大的影响。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防治并无有效的措施,目前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有西药和中药,西药作为化学合成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以致病情不易控制甚至恶化诱发并发症。中药毒副作用小,但煎煮麻烦,处理不当可影响药效的发挥,且中药苦涩难咽,不易为广大患者接受。无论化学药物或是中成药,仅对症治疗才是治标之策,应深入研究,揭示其发病机理,以“治未病”的治疗理念,做好积极预防工作,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膳食行为,才是治本之计。因痛风涉及的病理环节较多,仅靠一二种药物很难取得明显疗效。目前的热点研究普遍认为,将有效的中医药方剂和中药,采用多靶高通量筛造方法,获取有效的化学组合物,进一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在多个靶位,通过多通路的整合调节作用,全面控制病情,延缓疾病发展,并有可能逆转其病理进展,达到治愈痛风病的目的。对于痛风患者和高尿酸人群而言,膳食营养干预的非药物治疗,是目前预防控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不错的选择。因此,探索痛风人群的特殊膳食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者需求强烈。 我单位受企业委托,于2015年5月初,就共同参与研究开发“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系列开发”工作,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按照特殊膳食用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开发嘌呤代谢障碍、痛风人群等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内容涉及产品的配方设计及其工艺技术参数优化:产品剂型设计与开发、产品技术标准建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预计2017年3月前完成产品的研发与上市,后期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关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适用的医用配方饮品开发新技术”的立项研究,项目组成立研究开发团队,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针对新产品开发技术问题,制定详细研发计划,正式立项。本项目主要针对嘌呤代谢紊乱人群和蛋白质、脂肪营养代谢不平衡人群的生理特点,研制开发出一种适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特殊膳食用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饮品。 产品质量指标按照GB 29922的相关要求制定,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相应产品标准,其主要性能指标为:液态产品每100mL中含:可溶性固形物0.2~5.5g,总黄酮0.2~5.5mg,VC 2.0~7.0mg, VB6 0.02~0.2mg; 钾10~110mg; 固体产品每100g中含:总黄酮6~280mg,VC 35~130mg, VB6 0.8~2.1mg; 钾200~1000mg 该饮品属于特殊医用配方食品领域,产品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生产工艺可靠,营养丰富;采用定向萃取、高分子膜真空精滤和纳米吸附分离技术获取丰富的功能性生理活性物质;旨在通过营养干预痛风病非药物治疗方案,针对痛风疾病发生机理和发展阶段实施特定的营养修复和生理代谢促进,达到标本兼治、治本为先的目的。本项目自2005年5月初开始药食两用复合植物饮品相关配方及工艺的研制与开发,现已申请2项中国发明专利,经小试及中试试验已确定产品的配方和工艺,制定生产标准,通过型式检验,并取得“清风康”商标权,目前,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与销售阶段。药食两用复合植物饮品富含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和针对性微量营养素,可调整和干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的蛋白质及其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及嘌呤代谢等生理营养代谢过程,致力于营养代谢本源上的改善,达到非药物的营养辅助疗法效果。本项目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食两用复合植物饮品的配方与生产工艺,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饮用方便,能有效调节嘌呤物质新陈代谢,满足痛风患者膳食营养需求的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健康饮品的缺少的瓶颈问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前景。 同时,本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仅带动原材料种植栽培等上游产业的兴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并在不断扩大的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大大推动下游相关产品需求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引领药食两用资源加工技术,开拓国际健康管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本项目研发的痛风患者医用配方饮品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项目组自身的支出来进行研发困难重重,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扶持和资助,加强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以及研发经费核算管理制度,推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