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所在地:
确定了浅埋式水工埋涵和输水隧洞与周围土体(岩体)相互作用规律,明确了浅埋式地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研究并明确了地震作用下大型水工埋涵和输水隧洞衬砌结构与周围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获得了该结构类型的振动特性和灾变形式,首次就围岩埋深(或覆盖层厚度)、衬砌厚度、围岩弹抗、围岩的非均匀性和地震波入射角等多种因素对浅埋式水工埋涵与输水隧洞抗震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
提出了地震作用下浅埋式大型地下工程的合理运营方案。课题开展了不同内水压力、内部过水但不满洞室及无水检修状态下水工埋涵和输水隧洞的震动特性研究。首次提出地震预测发生时期水工埋涵和输水隧洞的合理运营方案,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正常运营时其抗震性能优于检修状态,据此建立了应对地震灾害的有效运营机制。
开展了不同地震波对水工埋涵和输水隧洞振动特性的研究。课题研究不同地震波对水工埋涵和隧洞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明确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的峰值相差不大,但是出现的时间与地质条件和地震波本身有密切关系,当地质条件比较差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客服咨询
400-649-1633
工作日:08:30-21:00
节假日:08:30-12:00
13: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