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传统化肥农业利用率低,氮的植物吸收率30%左右,磷仅20%左右,钾不超过40%。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产品成本高,环境污染;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水溶性肥可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特点来科学设计配方,植物吸收率高,不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省水、省肥、省工。农业利用率达到常规复合(混)化学肥料的2-3倍。国外,水溶性肥施用比例高达80%。我国水溶性肥现有产能仅10万吨左右。施用比例仅3.4%。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水溶性肥售价高。 磷酸是化肥生产基本原料。磷酸又分热法磷酸、净化磷酸和湿法磷酸。热法磷酸和净化磷酸纯度高,常被用作生产水溶性肥。湿法磷酸杂质含量高,且难以去除。通常只能用于磷铵等低端化肥。 研究湿法磷酸直接生产水溶性肥,是化肥领域热点。 主要技术内容 从湿法磷酸中分离纯磷酸盐制备水溶性肥;含杂质磷酸尾液改性后制备(缓控释)复合肥;形成湿法磷酸‘梯级’高效利用成套技术,开展规模化田间推广应用。 项目创新 1.湿法磷酸‘梯级’高效利用 廉价结晶工艺从湿法磷酸中分离提取纯磷酸盐取代昂贵的热法磷酸或净化磷酸合成高效水溶性肥;尾液改性副产(缓控释)复合肥。化肥提质降本,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2.水溶性肥生产工艺创新 采用静态混合反应等技术集成,通过精确控制物料组分与比值获取致密磷酸盐,夹杂少、纯度高;解决了多元素化合物“共轭平衡”等技术难题,使新型水溶肥中主要养分氮磷钾以磷酰胺、磷酸二氢钾等更易被植物吸收形态存在,不会和硫酸亚铁、硫酸锌、锰、硼酸等微量元素添加剂发生反应沉淀。不用添加稳定剂,生产成本低。 3.尾液改性制备复合肥 尾液改性和配伍优化,强化尾液中磷化合物与重金属离子亲和力,形成的复合肥具有脲酶抑制和硝化抑制功能,协同增效。施用中能与土壤有害重金属形成稳定化合状态,降低重金属离子活性,实现丰产和土壤污染修复双重效益。 4.多品种肥大型生产系统产业化构建,物料平衡、设备结构设计、材质选择等成套设备集成创新。 5.水肥一体精确灌溉,节水、节肥。研发先导膜片微电机控制阀,用混合组网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替代传统GPRS控制,自动采集和处理土壤熵情。 授权专利情况: 本技术属国内外首创、原始性创新性特别突出的重大技术发明。已授权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型水溶性肥试产和规模化试用期间,累计面积达20万亩,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加权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9.2%,化肥施用量减少30%;节水10%。农业产值超6亿,利税总额1.6亿。 尾液合成(缓控释)复合肥产品试产和规模化试用期间,建成10000吨/年含(中)微量元素复合肥产业化示范装置;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万余亩。农业产值6.35亿,利税总额1.5亿。 本技术的产业化实施,使国家大型磷化工企业开磷集团从原来单一生产磷铵,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多品种、高品质化肥生产,实现向精细磷化工生产转型升级。项目执行过程中,累计实施地质灾害生态移民搬迁4257户。帮扶脱贫农户2465余户。
传统化肥农业利用率低,氮的植物吸收率30%左右,磷仅20%左右,钾不超过40%。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产品成本高,环境污染;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水溶性肥可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特点来科学设计配方,植物吸收率高,不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省水、省肥、省工。农业利用率达到常规复合(混)化学肥料的2-3倍。国外,水溶性肥施用比例高达80%。我国水溶性肥现有产能仅10万吨左右。施用比例仅3.4%。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水溶性肥售价高。 磷酸是化肥生产基本原料。磷酸又分热法磷酸、净化磷酸和湿法磷酸。热法磷酸和净化磷酸纯度高,常被用作生产水溶性肥。湿法磷酸杂质含量高,且难以去除。通常只能用于磷铵等低端化肥。 研究湿法磷酸直接生产水溶性肥,是化肥领域热点。 主要技术内容 从湿法磷酸中分离纯磷酸盐制备水溶性肥;含杂质磷酸尾液改性后制备(缓控释)复合肥;形成湿法磷酸‘梯级’高效利用成套技术,开展规模化田间推广应用。 项目创新 1.湿法磷酸‘梯级’高效利用 廉价结晶工艺从湿法磷酸中分离提取纯磷酸盐取代昂贵的热法磷酸或净化磷酸合成高效水溶性肥;尾液改性副产(缓控释)复合肥。化肥提质降本,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 2.水溶性肥生产工艺创新 采用静态混合反应等技术集成,通过精确控制物料组分与比值获取致密磷酸盐,夹杂少、纯度高;解决了多元素化合物“共轭平衡”等技术难题,使新型水溶肥中主要养分氮磷钾以磷酰胺、磷酸二氢钾等更易被植物吸收形态存在,不会和硫酸亚铁、硫酸锌、锰、硼酸等微量元素添加剂发生反应沉淀。不用添加稳定剂,生产成本低。 3.尾液改性制备复合肥 尾液改性和配伍优化,强化尾液中磷化合物与重金属离子亲和力,形成的复合肥具有脲酶抑制和硝化抑制功能,协同增效。施用中能与土壤有害重金属形成稳定化合状态,降低重金属离子活性,实现丰产和土壤污染修复双重效益。 4.多品种肥大型生产系统产业化构建,物料平衡、设备结构设计、材质选择等成套设备集成创新。 5.水肥一体精确灌溉,节水、节肥。研发先导膜片微电机控制阀,用混合组网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替代传统GPRS控制,自动采集和处理土壤熵情。 授权专利情况: 本技术属国内外首创、原始性创新性特别突出的重大技术发明。已授权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型水溶性肥试产和规模化试用期间,累计面积达20万亩,测产验收结果表明:加权平均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9.2%,化肥施用量减少30%;节水10%。农业产值超6亿,利税总额1.6亿。 尾液合成(缓控释)复合肥产品试产和规模化试用期间,建成10000吨/年含(中)微量元素复合肥产业化示范装置;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万余亩。农业产值6.35亿,利税总额1.5亿。 本技术的产业化实施,使国家大型磷化工企业开磷集团从原来单一生产磷铵,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多品种、高品质化肥生产,实现向精细磷化工生产转型升级。项目执行过程中,累计实施地质灾害生态移民搬迁4257户。帮扶脱贫农户2465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