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本项目任务为自选项目任务,研究起止年限为2004年至2010年,从2010年2月正式形成产品,开始市场推广应用。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项目发展历程如下: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以此开始正式启动数字化教学相关平台的研究工作; 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中心成立了数字化教室研究室,研究数字化教学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装备; 2007年6月,数字化教学的研究确定了将课堂教学平台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正式成立课堂教学平台项目组,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2008年4月,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第一个测试版本推出,从这个版本开始正式确定将电子双板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硬件平台; 2009年6月,开始课堂交互手持终端的研究; 2009年7月,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已经包括了课件制作平台,课堂展示平台,课堂交互服务等,并在中心内部进行运行测试; 2009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批准立项建设,课堂教学平台的研制开发工作提速; 2010年2月,课堂教学平台第一个正式1.0版本推出,正式形成产品,开始市场推广应用;本发明首次创造性地通过双电子白板来搭建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的基础框架。 电子双板系统由两块电子白板组成,控制处理模块负责对两块电子白板进行定位和通信管理;板书控制模块将传统多媒体教室中基于鼠标键盘的人机交互方式转化成“类板书”的人机交互方式。 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由6个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名称 规格/型号 电子双板系统 PGP-DE-78S 短焦投影机 LX-649W 课堂教学展示系统 PGP-S-Viewer-1.0 教学课件制作系统 PGP-S-Make1.0 课堂交互服务器模块PGP S-Server-1.0 课堂交互终端 PGP-Handi1。 1)开放性。平台提供的是一套供老师自由地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工具。 2)可扩展性。系统必须提供对未来一些文档格式的支持。 3)易用性。必须采用一个统一界面来展示各种类型的资源,对于不同类型资源的操作也尽可能做到一致。 4)方便性。主要包括:课件制作的方便、各种资源播放的方便性、界面控制的方便性,书写的方便性、交互的方便性等。 5)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要保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利用本平台方便地进行教学。 6)先进性。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②采用目前最先进技术;③采用以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论;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⑤提供多种课堂交互方式;⑥创造性地采用了双轨展示的教学模式。 本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搭建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的硬件基础框架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现有的电子白板技术,通过实现白板间相互通信,从而一方面将传统多媒体教室中基于鼠标键盘的人机交互方式转化成“类板书”的人机交互方式,另一方面保证了系统能够具有足够大的信息展示空间的一种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 PGP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定位相同的教学平台,整个系统软硬件将一种数字化的,全新而又尊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同时大大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也避免了粉尘污染。电子白板的出现为多媒体教室提供了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板书活动重新带回了课堂。最后,系统兼容各种常用的教学资源,使用大家所熟悉的Windows平台和常用的硬件设施,使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得到最大的保障。PGP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在达到减少教师工作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限制,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硬件方面,例如电子双板的手写输入迟滞现象,电子双板对手写笔的定位速度和精度也影响了教师的操作效率;软件方面,操作系统对多点触摸技术的不支持,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误操作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还需要随着IT技术和软硬件的发展以得到解决。 平台从安装到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复杂度,教师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较熟练的使用系统,另外,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会增加一些对软件的操作,从这一方面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果,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将同时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人性化设计。 另外,系统当中的一些小的BUG,也会在持续的研发中不断改进,更新,使系统更趋于完善并最大程度获得用户的认可。
本项目任务为自选项目任务,研究起止年限为2004年至2010年,从2010年2月正式形成产品,开始市场推广应用。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项目发展历程如下: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教育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以此开始正式启动数字化教学相关平台的研究工作; 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中心成立了数字化教室研究室,研究数字化教学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装备; 2007年6月,数字化教学的研究确定了将课堂教学平台的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正式成立课堂教学平台项目组,进行研究开发工作; 2008年4月,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第一个测试版本推出,从这个版本开始正式确定将电子双板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硬件平台; 2009年6月,开始课堂交互手持终端的研究; 2009年7月,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第二个版本,这个版本已经包括了课件制作平台,课堂展示平台,课堂交互服务等,并在中心内部进行运行测试; 2009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批准立项建设,课堂教学平台的研制开发工作提速; 2010年2月,课堂教学平台第一个正式1.0版本推出,正式形成产品,开始市场推广应用;本发明首次创造性地通过双电子白板来搭建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的基础框架。 电子双板系统由两块电子白板组成,控制处理模块负责对两块电子白板进行定位和通信管理;板书控制模块将传统多媒体教室中基于鼠标键盘的人机交互方式转化成“类板书”的人机交互方式。 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由6个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名称 规格/型号 电子双板系统 PGP-DE-78S 短焦投影机 LX-649W 课堂教学展示系统 PGP-S-Viewer-1.0 教学课件制作系统 PGP-S-Make1.0 课堂交互服务器模块PGP S-Server-1.0 课堂交互终端 PGP-Handi1。 1)开放性。平台提供的是一套供老师自由地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工具。 2)可扩展性。系统必须提供对未来一些文档格式的支持。 3)易用性。必须采用一个统一界面来展示各种类型的资源,对于不同类型资源的操作也尽可能做到一致。 4)方便性。主要包括:课件制作的方便、各种资源播放的方便性、界面控制的方便性,书写的方便性、交互的方便性等。 5)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要保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都可以利用本平台方便地进行教学。 6)先进性。①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②采用目前最先进技术;③采用以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论;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⑤提供多种课堂交互方式;⑥创造性地采用了双轨展示的教学模式。 本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搭建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的硬件基础框架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现有的电子白板技术,通过实现白板间相互通信,从而一方面将传统多媒体教室中基于鼠标键盘的人机交互方式转化成“类板书”的人机交互方式,另一方面保证了系统能够具有足够大的信息展示空间的一种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 PGP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定位相同的教学平台,整个系统软硬件将一种数字化的,全新而又尊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同时大大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也避免了粉尘污染。电子白板的出现为多媒体教室提供了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板书活动重新带回了课堂。最后,系统兼容各种常用的教学资源,使用大家所熟悉的Windows平台和常用的硬件设施,使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得到最大的保障。PGP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在达到减少教师工作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限制,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课堂教学的要求。硬件方面,例如电子双板的手写输入迟滞现象,电子双板对手写笔的定位速度和精度也影响了教师的操作效率;软件方面,操作系统对多点触摸技术的不支持,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误操作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还需要随着IT技术和软硬件的发展以得到解决。 平台从安装到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复杂度,教师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较熟练的使用系统,另外,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会增加一些对软件的操作,从这一方面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效果,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将同时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人性化设计。 另外,系统当中的一些小的BUG,也会在持续的研发中不断改进,更新,使系统更趋于完善并最大程度获得用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