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详细介绍
武陵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水稻稻瘟病的重发区,同时年有效积温较低,平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适合武陵山区种植。本课题组长期从事水稻稻瘟病抗性机理及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在恩施建立有水稻稻瘟病抗性及病原菌致病性鉴定基地,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累计了很多抗性材料。在了解到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很少时本课题组开始了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 技术原理:采用聚合育种技术,选育不育系及恢复系,测定配合力后获得优良杂交种。 品质产量: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7.9%,垩白粒率40%,垩白度5.6%,直链淀粉含量15.0%,透明度1级,胶稠度82毫米,粒长7.0毫米,长宽比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25 公斤,比对照福优195增产3.07%。 特征特性:株叶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偏浓绿,叶鞘、叶枕、叶耳紫色。谷粒长型,偶有短顶芒,稃尖紫色。区域试验中株高94.9厘米,亩有效穗17.76万,穗长22.5 厘米,穗总粒148.1粒,穗实粒120.6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6.9克。全生育期159.2天。抗稻瘟病。 该品种是由自选中抗稻瘟病的不育系“骏1A”与自选抗稻瘟病恢复系"R52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属于原创性,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选育过程在推广种植地区完成(“原地育种”方法),可以更有效的选择适用特定气候条件的品种(抗性、成熟期、耐寒性等),缩短育种年限。该品种已在恩施地区试种及推广种植6年,丰产性和稳产性很好。 适于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100米以下稻区种植。目前正在在武陵山区其它省(渝、湘、黔)逐步推广。已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推广达面积种植,目前正在稳步向周边地区推广。
武陵山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水稻稻瘟病的重发区,同时年有效积温较低,平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适合武陵山区种植。本课题组长期从事水稻稻瘟病抗性机理及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在恩施建立有水稻稻瘟病抗性及病原菌致病性鉴定基地,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累计了很多抗性材料。在了解到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很少时本课题组开始了稻瘟病抗性品种的选育。 技术原理:采用聚合育种技术,选育不育系及恢复系,测定配合力后获得优良杂交种。 品质产量:出糙率80.2%,整精米率67.9%,垩白粒率40%,垩白度5.6%,直链淀粉含量15.0%,透明度1级,胶稠度82毫米,粒长7.0毫米,长宽比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25 公斤,比对照福优195增产3.07%。 特征特性:株叶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偏浓绿,叶鞘、叶枕、叶耳紫色。谷粒长型,偶有短顶芒,稃尖紫色。区域试验中株高94.9厘米,亩有效穗17.76万,穗长22.5 厘米,穗总粒148.1粒,穗实粒120.6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6.9克。全生育期159.2天。抗稻瘟病。 该品种是由自选中抗稻瘟病的不育系“骏1A”与自选抗稻瘟病恢复系"R52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属于原创性,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选育过程在推广种植地区完成(“原地育种”方法),可以更有效的选择适用特定气候条件的品种(抗性、成熟期、耐寒性等),缩短育种年限。该品种已在恩施地区试种及推广种植6年,丰产性和稳产性很好。 适于湖北省恩施州海拔1100米以下稻区种植。目前正在在武陵山区其它省(渝、湘、黔)逐步推广。已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和恩施市推广达面积种植,目前正在稳步向周边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