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赵超
所在地:吉林长春市
1.基本情况
聚氨基酸是由氨基酸小分子通过化学等方式合成的一类生物高分子材料,是实现廉价氨基酸高附加值转化和高性能化的有效策略之一。本成果提供的蛋氨酸基聚氨基酸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纯度高,产品批次稳定性较好,可耐受蒸汽、酶和酸等多种处理。同时,所述材料结构和功能易于调控,具有抗微生物和抗炎等生物活性,且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活性添加剂用于畜牧业、农业和日化医美等领域相关产品。
制备难点(高选择性和合成工艺)
(1)以抗微生物活性为例,传统的聚氨基酸材料抗微生物活性主要源于其结构中存在的氨基和胍基以及疏水残基,但与血液相容性之间存在矛盾关系。
(2)经典的聚氨基酸材料的合成一般通过固相合成、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三大类,化学合成具有规模化制备的潜力,但需要无水无氧操作和后续繁琐的重结晶,成本高。
2.技术特点
(1)合成简单,成本低,可在室温敞口体系快速完成制备,材料纯度高,无需后续复杂的大量有机溶剂处理;
(2)生物相容性好,在保证广谱的微生物清除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抗炎抗氧化的功效;
(3)稳定性好,可耐受蒸汽、多种酶和酸等的后续处理;
(4)结构功能可定制,以适配于多种不用应用场景。
3.技术参数
(1)多种场景菌群调节能力:
① 感染模型中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IC)在4 μg/ml,大肠杆菌的MIC在8 μg/ml,10%溶血率HC10在64000,细菌/血细胞选择性 > 16000,且可以实现阳性和阴性菌的选择性杀伤;
② 口腔中变异链球菌MIC在8 μg/ml,选择性 > 16000,远高于洗必泰对照组的32;
③ 皮肤菌群如唑疮杆菌选择性与克林霉素相当,均为1000,且有明显的炎症清除效果;
(2)120度蒸汽处理、pH = 1酸性溶液处理和胃胰等多种蛋白酶处理24小时后,材料的饿MIC值保持不变;
4.应用领域
本成果所述材料可作为活性组分添加到饲料、复合肥料、医美、日化、涂层和血液灌注产品当中,用于有害微生物的清除,调节细菌微生物群落。
客服咨询
400-649-1633
工作日:08:30-21:00
节假日:08:30-12:00
13: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