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6848]新时期农业增产增效技术途径集成与示范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智能交通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1.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领域。2. 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从河南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利用的实际出发,以农业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为对象,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省、市、县三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惠农”的农业增产增效经营模式,设计集成了基于生产链的农业增产增效技术途径,主要包括以“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和“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为主体的产前信息引导技术途径,以“网络+语音+视频+信息服务大厅”、“农业生产短消息服务”和“电视传播媒体”为主体的产中信息指导技术途径,以“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为主体的产后信息促销技术途径。3. 技术经济指标:(1)首次建立了基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省市县三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12个农业专题数据库、18个部门网站和25个专业网站,建立了河南省农业信息网站联盟,成为联盟网站的共用信息交换和处理平台。(2)将信息流和物流相结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超市”50个,农业信息服务超市每年接受农民咨询10余万人次,发布农业信息12万条。建立了小麦、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研发了“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两套,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直接指导应用面积达16666.7公顷。(3)探索出“网络+语音+视频+信息服务大厅”途径,以黄河农网为核心,开通了9个专业网站,建立了186个栏目的语音电话系统,制作了农业科教片、农业宣传片110部,建设了30个乡镇信息服务大厅,受益农户达59万户。开展“农业生产短消息服务”,发展用户5万多户,点播短信人数270多万人次。提出了“电视传播媒体”途径,开办了《今日农业》电视栏目,发布农业信息5000多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200多项,覆盖人口近1000万。(4)提出“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途径,共建农业特色网站30余个,促成特色产业产、供、销和加工或合作项目100多项,直接经济效益5 亿元以上。(5)以产业链为指导,把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农业专家与计算机专家相结合,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建立了新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模式。4. 应用范围及推广情况:在洛阳市和滑县示范应用了“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和“县域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在三门峡市、许昌市和信阳市示范应用了“网络+语音+视频+信息服务大厅”、“农业生产短消息服务”和“电视传播媒体”:在南阳市示范应用了“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增产增效技术途径。先后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0万人次,有406万人直接受益: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实习生157人,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18次,使农民和涉农企业累计增加经济收入(含节约投入)24.0亿元。项目成果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技术观摩和产学研管推等方法在河南省、黄淮海或全国广大农区进行应用示范。
1.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领域。2. 主要技术内容:该项目从河南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利用的实际出发,以农业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为对象,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省、市、县三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惠农”的农业增产增效经营模式,设计集成了基于生产链的农业增产增效技术途径,主要包括以“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和“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为主体的产前信息引导技术途径,以“网络+语音+视频+信息服务大厅”、“农业生产短消息服务”和“电视传播媒体”为主体的产中信息指导技术途径,以“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为主体的产后信息促销技术途径。3. 技术经济指标:(1)首次建立了基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一体化的省市县三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12个农业专题数据库、18个部门网站和25个专业网站,建立了河南省农业信息网站联盟,成为联盟网站的共用信息交换和处理平台。(2)将信息流和物流相结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超市”50个,农业信息服务超市每年接受农民咨询10余万人次,发布农业信息12万条。建立了小麦、玉米施肥指标体系,研发了“县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两套,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直接指导应用面积达16666.7公顷。(3)探索出“网络+语音+视频+信息服务大厅”途径,以黄河农网为核心,开通了9个专业网站,建立了186个栏目的语音电话系统,制作了农业科教片、农业宣传片110部,建设了30个乡镇信息服务大厅,受益农户达59万户。开展“农业生产短消息服务”,发展用户5万多户,点播短信人数270多万人次。提出了“电视传播媒体”途径,开办了《今日农业》电视栏目,发布农业信息5000多条,推广农村实用技术200多项,覆盖人口近1000万。(4)提出“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途径,共建农业特色网站30余个,促成特色产业产、供、销和加工或合作项目100多项,直接经济效益5 亿元以上。(5)以产业链为指导,把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农业专家与计算机专家相结合,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建立了新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模式。4. 应用范围及推广情况:在洛阳市和滑县示范应用了“农业信息服务超市”和“县域测土配方施肥决策系统”:在三门峡市、许昌市和信阳市示范应用了“网络+语音+视频+信息服务大厅”、“农业生产短消息服务”和“电视传播媒体”:在南阳市示范应用了“特色网站+合作组织+农户”增产增效技术途径。先后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0万人次,有406万人直接受益: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实习生157人,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国际、国内会议18次,使农民和涉农企业累计增加经济收入(含节约投入)24.0亿元。项目成果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技术观摩和产学研管推等方法在河南省、黄淮海或全国广大农区进行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