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2602]稻米营养制品加工及副产物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方便食品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针对制约稻米加工业“四低”(制品营养价值低、装备技术水平低、加工增值低、资源利用率低)现状,创建了稻米营养制品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开创了稻米营养制品加工新产业,实现了稻米资源的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为转变稻米加工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稻米营养制品关键技术米糠和糙米食品加工技术通过生物发酵、超细粉碎等技术,攻克了高含量米槺难以成团和挤压成形等生产技术瓶颈,发明了富含内源性营养素的糙米卷、糙米雪饼、米面包和糙米粥的生产方法。营养复合米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通过非膨化挤压再成型技术,发明了杂粮和植物的营养米生产方法,创制了自动化、节能环保的高营养好口感复合米生产成套装备。高品质营养速冻汤圃加工技术及装备首创在线配米、臭氧后熟、湿法挫切粉碎-筛分耦联等关鍵技术,变革了糯米粉传统湿法加工方式,生产出冻融稳定性好、粘性高的速冻汤圆专用粉。冻融析水率由10%以上降为析水率5%以下,产品回收率由95%提升至99%。蛋白-淀粉工业化联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多级高压旋流分离技术及装备创新使用8mm微管、高压进料及多级串联循环技术,有效解决了米淀粉顆粒微小难以有效分离的行业难题,实现米淀粉与米蛋白的高效分离。在线浊液固形物含量标准化技术及装备基于激光消光原理,首次构建了浊液浓度在线调控系统,在线检测误差≤1%和在线检控误差≤2%,远低于常用离线检测法误差10%。研制了浓度-pH-温度三位一体的在线检控标准化装备,实现了在线高精度自动化控制的连续化生产。超细颗粒多级旋流分离回收技术及装备首次研制了小直径耐压分离旋流管和扩散式回收旋流管为单元的多级旋流装备,解决了因颗粒微小、密度差小导致的分离回收技术瓶颈,淀粉回收率由传统工艺60%提高到≥90%,淀粉纯度≥8%,节约用水40%,彻底摒弃了高污染、高水耗的碱溶酸沉和脱盐的传统生产方法。涡旋闪蒸气流干燥技术及装备首次研制了两段式涡旋闪蒸气流干燥装备,解决了高浓度、高粘稠度浆料干燥难題,产品回收率达99.5%,比气流干燥节能20%,比喷雾干燥节能40%。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论文156篇(SCI论文26篇)。项目从2007年开始在11家企业推广应用,建成15条生产线,近三年新增利润14.3亿元,新增税收4.3亿元,创收外汇3.4亿美元。
针对制约稻米加工业“四低”(制品营养价值低、装备技术水平低、加工增值低、资源利用率低)现状,创建了稻米营养制品加工、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开创了稻米营养制品加工新产业,实现了稻米资源的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为转变稻米加工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稻米营养制品关键技术米糠和糙米食品加工技术通过生物发酵、超细粉碎等技术,攻克了高含量米槺难以成团和挤压成形等生产技术瓶颈,发明了富含内源性营养素的糙米卷、糙米雪饼、米面包和糙米粥的生产方法。营养复合米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通过非膨化挤压再成型技术,发明了杂粮和植物的营养米生产方法,创制了自动化、节能环保的高营养好口感复合米生产成套装备。高品质营养速冻汤圃加工技术及装备首创在线配米、臭氧后熟、湿法挫切粉碎-筛分耦联等关鍵技术,变革了糯米粉传统湿法加工方式,生产出冻融稳定性好、粘性高的速冻汤圆专用粉。冻融析水率由10%以上降为析水率5%以下,产品回收率由95%提升至99%。蛋白-淀粉工业化联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多级高压旋流分离技术及装备创新使用8mm微管、高压进料及多级串联循环技术,有效解决了米淀粉顆粒微小难以有效分离的行业难题,实现米淀粉与米蛋白的高效分离。在线浊液固形物含量标准化技术及装备基于激光消光原理,首次构建了浊液浓度在线调控系统,在线检测误差≤1%和在线检控误差≤2%,远低于常用离线检测法误差10%。研制了浓度-pH-温度三位一体的在线检控标准化装备,实现了在线高精度自动化控制的连续化生产。超细颗粒多级旋流分离回收技术及装备首次研制了小直径耐压分离旋流管和扩散式回收旋流管为单元的多级旋流装备,解决了因颗粒微小、密度差小导致的分离回收技术瓶颈,淀粉回收率由传统工艺60%提高到≥90%,淀粉纯度≥8%,节约用水40%,彻底摒弃了高污染、高水耗的碱溶酸沉和脱盐的传统生产方法。涡旋闪蒸气流干燥技术及装备首次研制了两段式涡旋闪蒸气流干燥装备,解决了高浓度、高粘稠度浆料干燥难題,产品回收率达99.5%,比气流干燥节能20%,比喷雾干燥节能40%。获得省部级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论文156篇(SCI论文26篇)。项目从2007年开始在11家企业推广应用,建成15条生产线,近三年新增利润14.3亿元,新增税收4.3亿元,创收外汇3.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