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04317]高压旋转水射流处理近井地层增产增注技术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该技术主要用于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为油气流或注水提供一个清洁的流动通道,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立项背景:中国许多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呈现含水上升、产油量递减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注水开发的非均质油田,这种趋势更明显。为了保持稳产或减少产量递减幅度,近年来,国内外一方面大力开发边际油田和稠油及低渗油藏,另一方面大力研究和应用各种强化开采方式和技术。总的来说,强化开采方式不外乎着手于两方面:一是从整个油藏考虑,提高油层注水波及范围、驱油介质的驱油效率和地下残余油动用程度,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二是从单井着眼,采用机械采油手段以及各种物理、化学的地层作用方法,实施强化措施,提高油井产液量和增加水井注水量。对单井来说,由于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和长期采油、注水生产过程中的液体污染和机械杂质沉淀堵塞,不可避免地造成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致使产油量和注水量下降甚至停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处理近井地带、解除地层堵塞的方法很多,包括化学、物理方法等,其中水力振动法、超声波法、电液脉冲法、气体压裂法、人工地震法等物理方法,现场应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还存在不少局限,如有的施工复杂,成本高;有的物理作用单一,受井下条件限制,产生的能量有限,处理深度和效果不很理想。石油大学(华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发展起来了一套包括井下工具和现场施工工艺的旋转射流解堵技术。总体思路和实现方案:整套井下解堵装置由过滤器、单向阀、扶正器、旋转控制器和自振空化射流喷嘴组成。施工时,装置用油管送至井下射孔段,地面水泥车开泵打压,清水通过侧向喷嘴产生旋转力矩,驱动喷头旋转,旋转速度由阻尼器控制。同时地面作业车使工具在射孔段上下移动,对炮眼产生直接和强大的低频水力冲击、高频水力振动和空化噪声(超声波)三种物理作用综合处理地层,清除炮眼堵塞。经济技术指标:最大外径:110mm;总长:3.3m;施工泵压:18-25MPa;排量:350-450L/min;处理深度:>600mm;单井增产幅度:20%-30%;单井增注幅度:30%-130%;有效期:90天。创新点:1.低频水力冲击、高频水力振动和空化噪声(超声波)三种物理作用综合处理地层的物理法解堵新方法及现场施工工艺;2.自激振荡空化喷嘴产生自振空化射流;3.喷头旋转控制装置-阻尼器。优点:1.工艺简单、成本低;2.能量集中、处理深度大;3.工作介质为清水,无污染;4.易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5.可根据堵塞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射流压力/添加剂、旋转速度、处理层段和处理时间。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技术自1995年研制成功以来,经辽河、胜利、中原、大港、华北、新疆、江苏等油田500多口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油井和注水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平均增油幅度20%-30%,增注幅度达30%-130%,有效率90%以上,有效期90天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该技术是一种物理处理措施,工艺简单,工人劳动强度轻,不对地层和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998年12月,该技术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为国内外首次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指南,1999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技术主要用于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为油气流或注水提供一个清洁的流动通道,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立项背景:中国许多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呈现含水上升、产油量递减的趋势,特别是一些注水开发的非均质油田,这种趋势更明显。为了保持稳产或减少产量递减幅度,近年来,国内外一方面大力开发边际油田和稠油及低渗油藏,另一方面大力研究和应用各种强化开采方式和技术。总的来说,强化开采方式不外乎着手于两方面:一是从整个油藏考虑,提高油层注水波及范围、驱油介质的驱油效率和地下残余油动用程度,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二是从单井着眼,采用机械采油手段以及各种物理、化学的地层作用方法,实施强化措施,提高油井产液量和增加水井注水量。对单井来说,由于钻井、完井、井下作业和长期采油、注水生产过程中的液体污染和机械杂质沉淀堵塞,不可避免地造成近井地带渗透率降低,致使产油量和注水量下降甚至停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处理近井地带、解除地层堵塞的方法很多,包括化学、物理方法等,其中水力振动法、超声波法、电液脉冲法、气体压裂法、人工地震法等物理方法,现场应用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还存在不少局限,如有的施工复杂,成本高;有的物理作用单一,受井下条件限制,产生的能量有限,处理深度和效果不很理想。石油大学(华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几年的研究和试验,发展起来了一套包括井下工具和现场施工工艺的旋转射流解堵技术。总体思路和实现方案:整套井下解堵装置由过滤器、单向阀、扶正器、旋转控制器和自振空化射流喷嘴组成。施工时,装置用油管送至井下射孔段,地面水泥车开泵打压,清水通过侧向喷嘴产生旋转力矩,驱动喷头旋转,旋转速度由阻尼器控制。同时地面作业车使工具在射孔段上下移动,对炮眼产生直接和强大的低频水力冲击、高频水力振动和空化噪声(超声波)三种物理作用综合处理地层,清除炮眼堵塞。经济技术指标:最大外径:110mm;总长:3.3m;施工泵压:18-25MPa;排量:350-450L/min;处理深度:>600mm;单井增产幅度:20%-30%;单井增注幅度:30%-130%;有效期:90天。创新点:1.低频水力冲击、高频水力振动和空化噪声(超声波)三种物理作用综合处理地层的物理法解堵新方法及现场施工工艺;2.自激振荡空化喷嘴产生自振空化射流;3.喷头旋转控制装置-阻尼器。优点:1.工艺简单、成本低;2.能量集中、处理深度大;3.工作介质为清水,无污染;4.易与其它技术结合使用;5.可根据堵塞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射流压力/添加剂、旋转速度、处理层段和处理时间。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技术自1995年研制成功以来,经辽河、胜利、中原、大港、华北、新疆、江苏等油田500多口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油井和注水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平均增油幅度20%-30%,增注幅度达30%-130%,有效率90%以上,有效期90天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该技术是一种物理处理措施,工艺简单,工人劳动强度轻,不对地层和环境造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998年12月,该技术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为国内外首次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项目指南,1999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