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24355]鄂西北平菇厉眼菌蚊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交易价格:
面议
所属行业:
种植
类型:
非专利
交易方式:
资料待完善
联系人:
所在地:
- 服务承诺
- 产权明晰
-
资料保密
对所交付的所有资料进行保密
- 如实描述
技术详细介绍
“鄂西北平菇厉眼菌蚊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项目涉及微生物学科食用真菌生产技术和植物保护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属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项目主要解决生产规模和普及度最大的平菇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平菇厉眼菌蚊的防治问题,途径是以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1)通过对双翅目眼菌蚊科平菇厉眼菌蚊(LycoriellaplurotiYangetZhang)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该虫体形微小,成虫体长3-3.8mm,迁飞性好,趋光性强,产卵量大,单头次产150-320粒;幼虫口器发达,取食能力强,喜食平菇等菌类菌丝、子实体,多在栽培菌袋口化蛹,比例达到80%以上;对食用菌危害严重,平均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是食用菌害虫的优势种。(2)摸清了该虫在湖北襄樊及周边地区的发生规律:自然条件下,可整年发生,独立完成生活史。温度在21-25℃时,完成一代需16.3-29.7d。温度在14.5-18.5℃时,30.2-46.6d完成一代。3-6月、8-10月是其盛发期。(3)总结出了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识别要点,认为菌丝量的减少、虫粪的多少可以作为危害严重程度的分级依据并制定了初步分级标准,对生产上防虫有指导价值。(4)项目用平菇厉眼菌蚊3-4龄幼虫为目标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为虫害严重时进行化学防治奠定了基础。(5)项目组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试验,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法。把改善栽培环境和改进栽培方法作为治理平菇厉眼菌蚊的重要手段,优先采用农业和物理方法治理该虫,其中人工杀蛹、日光诱杀成虫是最值得提倡的方法;虫情严重时采用稀释8000-16000倍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预防性喷施,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基数;已严重受害的菌袋使用高倍稀释的药剂浸泡,有效率100%。该研究与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有以下特点:1.摸清了平菇厉眼菌蚊(LycoriellaplurotiYangetZhang)在湖北襄樊及周边地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识别要点;2.筛选出适用于生产上防治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药剂;制定了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
“鄂西北平菇厉眼菌蚊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项目涉及微生物学科食用真菌生产技术和植物保护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属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项目主要解决生产规模和普及度最大的平菇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害虫平菇厉眼菌蚊的防治问题,途径是以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1)通过对双翅目眼菌蚊科平菇厉眼菌蚊(LycoriellaplurotiYangetZhang)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发现该虫体形微小,成虫体长3-3.8mm,迁飞性好,趋光性强,产卵量大,单头次产150-320粒;幼虫口器发达,取食能力强,喜食平菇等菌类菌丝、子实体,多在栽培菌袋口化蛹,比例达到80%以上;对食用菌危害严重,平均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是食用菌害虫的优势种。(2)摸清了该虫在湖北襄樊及周边地区的发生规律:自然条件下,可整年发生,独立完成生活史。温度在21-25℃时,完成一代需16.3-29.7d。温度在14.5-18.5℃时,30.2-46.6d完成一代。3-6月、8-10月是其盛发期。(3)总结出了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识别要点,认为菌丝量的减少、虫粪的多少可以作为危害严重程度的分级依据并制定了初步分级标准,对生产上防虫有指导价值。(4)项目用平菇厉眼菌蚊3-4龄幼虫为目标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应用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为虫害严重时进行化学防治奠定了基础。(5)项目组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试验,制定了综合防治方法。把改善栽培环境和改进栽培方法作为治理平菇厉眼菌蚊的重要手段,优先采用农业和物理方法治理该虫,其中人工杀蛹、日光诱杀成虫是最值得提倡的方法;虫情严重时采用稀释8000-16000倍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预防性喷施,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基数;已严重受害的菌袋使用高倍稀释的药剂浸泡,有效率100%。该研究与国内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有以下特点:1.摸清了平菇厉眼菌蚊(LycoriellaplurotiYangetZhang)在湖北襄樊及周边地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识别要点;2.筛选出适用于生产上防治平菇厉眼菌蚊危害的药剂;制定了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