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辽阳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详细页

哈工大教授李生:机器翻译目前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5-08-12   

原标题:哈工大教授李生:机器翻译目前技术手段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哈工大教授李生表示

  机器翻译还无法 完全取代人类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 实习生石依诺)“我的话音刚落,小度机器人就翻译出来,比现场同声传译还快,在会场上出尽了风头。”8月1日,刚刚获得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的哈工大教授李生,在媒体见面会上谈起7月29日颁奖当天为他做现场翻译的百度智能机器人“小度”时兴致勃勃。

  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代表了计算语言学的最高水平,每年都会在其年会上颁发终身成就奖,奖励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李生是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李生1985年开始研究汉英机器翻译,在机器翻译技术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分析等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成就卓著,获得过7项部级进步奖,并为中国计算机领域培养了包括百度公司技术副总裁王海峰、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明等一批成就卓著的青年专家。

  “以往的机器翻译都是逐字逐句来进行,结果往往语序颠倒、语义混乱。我们输入专门的语法调序规则,将可能的语句组合排列出来,系统自主识别最适合的组合。”李生介绍,惊艳全场的小度机器翻译技术是通过海量自然语言语料库,让机器自动学习理解不同单词、短语和句式,然后进一步优化自身系统,并突破了“消歧”和“调序”等难题。

  “未来我们还打算对机器新闻写作进行研究。”李生表示,今后新闻写作也可交由机器来完成:系统提前掌握每个人的写作风格,输入标题和新闻要素,根据一个关键词可以生成几段不同意思的短文,排列出几个组合,再由作者调整顺序和润色语句。

  机器语言文本的高度智能化会不会导致记者、翻译的失业?李生认为,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完全达到翻译中“信、达、雅”的标准,机器还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主办单位:辽阳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单位:科易网

辽ICP备16017206号-1

辽公网安备 21100302203138号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联系我们

客服咨询

400-649-1633

工作日:08:30-21:00

节假日:08:30-12:00

13: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