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8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
帮助中心 | 关于我们
欢迎来到辽阳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请 登录 | 注册
尊敬的 , 欢迎光临!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详细页

科技界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获诺奖

信息来源:中国科技网    发布日期:2015-10-10   

科技界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获诺奖

科技日报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刘莉)8日,中国科协会同多个科技部门在京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和其研究团队的部分代表参与座谈。会议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主持。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岩等科技部门领导和科技界代表在会上发言。屠呦呦与大家分享了当年她和团队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她说诺奖“是我们国家的荣誉,是当年大家集体共同工作的同志们的荣誉”。

尚勇说,“屠先生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充分证明了中国科学家有登顶世界科学高峰的能力。”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课题带有强烈的原创性的色彩,有我们的民族传统,有我们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这些科研课题既面向了世界科学前沿,又面向了国家需求,更面向了人民的需要。他们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这些科研理论和实践的突破,都会为我国发展乃至对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充满自信。

侯建国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科技工作者带来三点启示,一是科学研究一定要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二是任何重大科学研究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家长期、扎实、艰苦的工作;三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发挥科学家个体的作用,也要提倡协同研究的合作氛围。

李静海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体会。他说,原创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不光是对成果,更重要的是对原创性敏锐的能力,“为什么强调对新思想的鉴赏能力比成果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成果。”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说,中国现在的一些青年人已经成长起来了,已经把接力棒接起来了,“请屠老放心,中国科技界今后的发展我们是很有信心的”。

主办单位:辽阳市科学技术局

技术支持单位:科易网

辽ICP备16017206号-1

辽公网安备 21100302203138号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联系我们

客服咨询

400-649-1633

工作日:08:30-21:00

节假日:08:30-12:00

13:30-17:30